中新网7月19日电 题:报告: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8647.5亿元,同比增13.6%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在为工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中新财经记者19日了解到,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8647.5亿元,同比增长13.6%。
赛迪顾问认为,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和经济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发力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2688.4亿元,预测增长率为13.8%。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筑基赋能作用凸显,平台市场成长迅猛,呈现特色化等趋势,在政策、需求等多项利好的基础上,通过连接赋能工业经济,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
报告从全球市场、中国市场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市场现状,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且为厂商、用户和投资机构给出了前瞻建议。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发展来看,工业互联网都处在稳定增长阶段,软件与平台占比持续提升,技术不断革新。
报告将2022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产品结构划分为软件与平台产品、硬件与网络产品和工业信息安全产品三大类。其中,软件与平台产品市场占比持续提升,销售额占比为53.4%,市场规模达到4961.7亿美元;其次是硬件与网络产品,最后是工业信息安全产品。
相较而言,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竞争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整体来看,硬件制造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不过,与2021年相比,软件与平台产品类市场占比总体提高,并与全球市场结构趋同,尤其浪潮云洲、国电南瑞等平台服务商和软件厂商在本次报告中表现亮眼,跻身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厂商竞争力领导者象限。
以浪潮云洲为例,其定位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商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综合服务商,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云网边端软硬一体等核心能力,浪潮云洲构建“平台+服务”模式,以数据要素为驱动,构建工业数字基础设施,打造适合工业场景的算力体系;依托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点对点突破生产智能化专业模型;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实现社会资源灵活配置。
国电南瑞作为国家电网直属的科研产业单位,凭借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的方案优势,则在“控制软件与设备”竞争力象限取得领先。
据报告分析,该公司以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电网、发电、轨道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公用、工矿等行业和客户,提供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软硬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服务,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作为中国工业体系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推进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工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基础。
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全面的数据连接和共享能力,是工业软件、工业通信系统等其他细分主体的根基。其在实现生产资源的高效调度和优化、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同时,推动工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最终赋能工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内外的协同和合作能力,实现工业升级和转型。
报告显示,2022年,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有2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高速发展期。据赛迪顾问统计,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为1089.6亿元,突破1000亿元。(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7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就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会上表示,对下半年外贸的前景保持乐观预期。
会上,有记者提问,受外需萎缩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承压,商务部如何评价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此外,我们注意到5、6月份进出口增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原因是什么?
对此,李兴乾表示,关于上半年的进出口表现。今年以来,外贸面临的外部挑战确实在明显增多,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总的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上半年外贸顶住了压力,展现了较强的韧性。有这样三个突出的表现:
第一,实现了贸易规模的总体稳定,贸易额保持增长。1-6月,我国货物进出口突破了2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与疫情前的同期也就是2019年上半年比较,增长了36.7%。中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据世贸组织最新数据,一季度,全球出口同比下降1.6%,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14%,跟去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0.3个百分点。二季度,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仍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在全球市场整体需求不振的背景之下,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出口普遍两位数下降。中国出口市场是多元的,产品是丰富的,有效地对冲了外需疲弱和部分产品周期性下降的影响。当前中国外贸的表现是符合预期的。
第二,实现了贸易质量的持续提升。今年1-6月,新兴市场占进出口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63.5%。中国对自贸协定伙伴的进出口增长2.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9.8%,这都是高于整体出口增速的。出口产品在提质升级,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合计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8个百分点。外贸业态也在创新发展。商务部向全国复制推广了30个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9.9%,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第三,外贸有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外贸持续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9亿人。去年商务部取消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1-6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新增了3.5万家。在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方面,商务部积极扩大粮食、能源资源品和优秀消费品的进口,满足了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在扩大开放方面,推动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内外循环更加畅通。
李兴乾表示,关于5、6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下滑,应该说,这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贸易领域的直接反映。具体分析,这两个月的进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整体外需持续疲弱。主要发达国家仍然采取紧缩政策应对高通胀,部分新兴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外汇储备不足,这些都显著抑制了进口需求。第二,电子信息行业在周期性下行。消费电子类产品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出口产品,但是这个领域存在一个“奥林匹克周期”,目前这个四年左右的周期还处于低谷。受此影响,占我出口比重超三成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手机这些产品的出口增速两位数下降。第三,去年同期进出口基数明显抬升。去年5-6月,月均进出口额是3.57万亿元人民币,比前4个月月均3.14万亿元高出了4300亿元。第四,进出口价格在下降。现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走弱,5月份我国进口价格下降了4.5%,6月份进一步下降了8.5%,出口价格同比从5月份开始也由正转负。
李兴乾强调,尽管如此,也要看到外贸运行正在积蓄新的活力,虽然5、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下降,但是环比保持增长。交通部门监测的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也在增长,实际货物进出仍然是比较活跃的。因此,对下半年外贸的前景商务部保持乐观预期。 【编辑:孙静波】